“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出汴水、泗水在徐州合流,经运河渡口汇入长江的景象。
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是江苏“北大门”,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也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大运河徐州段则被称为中国大运河“喉吻之地”。
承楚风汉韵,居苏运门户,作为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地、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大量江南漕粮经徐州段运河北上。如今,大运河徐州段船只往来如梭,仍发挥着“水上高速公路”的运输功能。
现存的大运河徐州段,北起微山湖,经苏北第一闸蔺家坝,南至新沂窑湾汇入骆马湖,全长181公里。记者在蔺家坝船闸栈桥上看到,一艘运煤船自南向北穿过船闸,长约200米的船身几乎占满了整个闸道。据了解,该船正从张家港返航到煤炭基地沛县。
“蔺家坝船闸主要保障苏南等地区煤炭以及集装箱运输需求,每天约通过15支船队、100只单船,旺季半天通航200多只船,年通航量达到六七千万吨。”蔺家坝船闸管理所所长姜启哲指着一条正在过闸的货船说,这艘船一次能运煤一两万吨,是好几百辆货车的装载能力,水运运费低,过闸费只有1000多元,与公路运输相比,既经济又环保。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2020年江苏省出台了优惠过闸、免费过闸政策,对一般船舶过闸费在原有征收标准基础上给予20%的优惠,对通过船闸的集装箱货运船舶免收过闸费。徐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财务负责人介绍,目前蔺家坝船闸一年减免过闸费500多万元,切实降低了通行成本。
记者了解到,北起蔺家坝徐州前列腺按摩工作室、南至扬州的苏北运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除了承担煤炭运输重任,粮食、工程机械等集装箱运输船也在运河上往来穿梭。
近年来,通过多次河道疏浚整治,大运河苏北段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等级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航闸设施最完善的内河干线航道,也是京杭大运河全线货运量最大的航段之一。
为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决策。2022年启动的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一环。
徐州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整治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3。68亿元,主要用于徐州市境内京杭大运河航道整治,包括航道、锚地服务区和导助航设施等提升工程。工程于今年9月开工,计划2024年6月完工徐州抓龙筋会所。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大运河徐州段的航运能力,提高航道工程耐久性,进一步改善航道沿线的生态环境。
“经韩庄到台庄八闸当关,坝连闸闸连坝环环相连,运河中船来往风帆一片,河两岸故事多传说不断……”这是琴书和柳琴戏传承人李修春创作的琴书《大运河畔我的家》中的精彩片段。他是徐州新沂窑湾古镇景区聘请的艺人,传承了地道的徐州曲艺文化。
始建于唐朝初年的窑湾古镇是一座因大运河而兴的城镇,大运河经此向南汇入骆马湖。古镇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婉约,也有北方城镇的粗犷豪迈,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的经典。
据史料记载,由于黄河泛滥对漕运构成威胁,为了避黄保运,明清两朝相继在徐州及其附近地区开挖新运道,实现“黄运分立”,位于新运道沿线的窑湾以此“起家”,从一个普通村落逐渐成为重要的运输码头和商品贸易集散地,“日过桅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1914年,窑湾人在上海滩设立码头徐州抓龙筋按摩,向西欧出口粮食换回石油;窑湾街、窑湾巷陆续出现,甚至货物标签徐州前列腺按摩工作室、电报合同上也印有“上海窑湾”字样,窑湾“小上海”之名开始流传徐州抓龙筋。
由于商船夜晚停靠码头后,船员需要上岸采购生活用品,天亮启航,窑湾逐渐形成了三更开城门、落吊桥,店铺、钱庄等“灯下营业、天亮罢市”的作息模式。至今,窑湾仍保留有“星夜赶集徐州抓龙筋理疗,黎明结束”的传统早市“夜猫子集”。
如今,行走在窑湾古镇,仍可寻觅当年的繁华气息:街道青石铺地,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商品琳琅满目。据介绍,最盛时八省商人曾在窑湾设立会馆,13家富商在这里开设钱庄,还有邮局、当铺、商铺、工厂、作坊等360余家。目前,古镇保存古建筑800多间,已修复建设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等20多处景观景点。2012年,窑湾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戏曲界,有“水路即戏路”的说法。徐州琴书受运河曲艺影响较深,多以二人演唱为主,唱腔或婉转或激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不到20岁就开始学唱琴书、从艺30年的李修春向记者这样阐释他对运河曲艺文化的理解:“文化来源于生活,大运河贯通南北,曲艺文化沿着运河交流碰撞,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培育了形形色色的艺人。沟通交流、荟萃南北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特征。”?
除了琴书,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运河大鼓在当地同样家喻户晓,其中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新沂柳琴戏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2021年印发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整合大运河沿线省市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根据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策部署要求和江苏省规划定位,窑湾古镇将建设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
徐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窑湾文化核心展示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包含水上旅游、窑湾历史建筑群修缮及复建工程、旅游服务设施、文化集中再现4个子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6亿元,主要用于窑湾历史建筑群修缮、复建工程及基础服务设施改善提升。文化核心展示园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展示窑湾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文化传承地的风采,再现其当年的繁华景象。
徐州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徐州前列腺按摩工作室、项羽故都”之称,作为南北运河要冲,大运河徐州段沿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徐州流域内共有遗址遗迹资源302处,其中包括汉楚王墓群、户部山古建筑群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山汉墓、乾隆行宫等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237项。
位于徐州市鼓楼区的龟山汉墓,是一座雄伟的“地下宫殿”。陵墓依山为陵,凿石为藏,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陵墓施工过程中,几乎挖空了整座山脉,特别是两条平行的甬道墓壁平整光滑,在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墓葬中打凿精度最高。墓室的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徐州汉兵马俑则是继秦俑之后,我国兵马俑考古和汉代军事史的又一重大发现。在位于徐州市云龙区汉文化景区的汉兵马俑博物馆里,陈列着出土的各类彩绘陶俑4000多件。与高大魁梧的秦俑不同,汉俑高度不足半米,排列密集,给人以沙盘推演的感受。
徐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9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800余万元,徐州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333万元,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等。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市发掘、保护、陈列、收藏和研究历史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上述负责人介绍,在2019年徐州市财政投入3200万元对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将再投入1。8亿元对徐州市博物馆实施改扩建。
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徐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窑湾核心展示园、吕梁山孔子观洪核心展示园等文化标志性工程,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节点城市,实施大运河徐州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等,实现文化、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市正按照大运河文化带部署要求,利用徐州“河汉共生”“河河共生”人文自然禀赋和资源基础优势,精心塑造“国潮”城市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
徐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有上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城市,也是江苏省承担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近年来,徐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关停、整治等措施,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4大传统行业实施重点治理和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
徐州市贾汪区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地区。近年来,贾汪区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京杭大运河清水廊道整治工程,在石头缝中“绣”出“森林城市”。2021年,贾汪区潘安水镇入选江苏“运河百景”。
贾汪区的治理经验在徐州全市得到推广,开启了徐州转型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以来,徐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000亿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决定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1年,徐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31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全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目前,徐州市户籍人口1000余万人,是江苏省第一人口大市和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徐州也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转型。2017年,徐州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8年,徐州从全球58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本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其生态治理模式及成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褒奖。
一组数据印证了徐州人居环境提升取得的明显成效:2021年,徐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浓度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全省“双第一”,空气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优水平;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28。04万亩,修复采石宕口89处,正在实施修复51处;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7980万平方米,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据传,2500多年前,在泗水流经的徐州“吕梁洪”,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孔子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一叹。如今,古老的徐州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奔跑,努力跻身GDP万亿级城市行列,下好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盘大棋。
徐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徐州市财政部门将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发展步伐,持续增强财政综合实力,为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张衡 王祥波)。徐州有没有抓龙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