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日前播出的五集系列报道《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向中原大地展现出了新时代新徐州的靓丽风采,让人们感受到徐州在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生态转型中的坚定步伐。而对于我们徐州来说,借助河南的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给徐州的干部群众带来哪些震撼和思考?河南各地齐学徐州的背后,徐州又能从中汲取哪些宝贵的经验?在这场互为标兵相互学习的发展赛道上,徐州又该如何发力奋进争先?
随着郑徐高铁的开通运营,从郑州东到徐州东,仅仅需要1个半小时,大大缩短了徐州与郑州的时空距离。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两座中心城市的合作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今年5月,徐州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四城学习考察,首站的选择就是郑州。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把徐州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已然为徐州树立起发展的新标杆。
最深刻的印象,郑州城市的规划水平比较高,并且能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这一次到郑州,真的是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震撼。规划做得非常大气,也非常超前。
如果说郑州为徐州树起了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标杆,那么河南各地学习徐州经验的潮涌之势,则是为徐州树起又一个比学赶超的精神标杆。如何找准更高定位,把徐州的发展放在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区域、更高的层次加以谋划,做到“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的播出,既是对徐州转型发展之路的再梳理,也是河南各地谦虚务实主动发展的真实写照,对于徐州的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更是一把思维的钥匙,打开解放思想的大门。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航空、通讯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区位优势的打造上,郑州有着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应该说比我们徐州做得更好,应该我们去学习,但是现在郑州却积极地来徐州考察取经,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解放思想求发展的表现,这种积极的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河南的三大精神,在《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的报道中,河南用焦裕禄精神当中的三股劲儿与徐州的一根筋精神比较,在对比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这就充分体现了河南人民勤恳实干的作风,这种河南精神又何尝不能为徐州转型发展所借鉴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好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更要做好徐州经验的探索者。
市委周铁根提出的“徐州三问”是对徐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深邃思考,提出了未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徐州的重大命题。回答好“三问”,解放思想、创新模式是必然前提,依托优势、抢抓机遇是最佳捷径,而跳出徐州看徐州,站在云端看徐州,也为徐州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航标。
像河南的中心城市群建设,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郑州作为国家级的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开封、焦作、许昌等这些城市,区域联动越来越紧密,这也为我们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带来很多的借鉴意义。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的项目建设要站在中心城市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把中心城市的定位真正变成中心城市的地位。
标兵和追兵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无论是标兵还是追兵都是暂时的,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把标兵作为一种压力,把压力转换成动力,保持我们这种好的发展势头。在发展的视野上,要跳出徐州来看徐州,因为在更大的范围当中,学习的东西更多,标兵也更多。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以更高的责任、更大的担当、鼓足干劲,以现在这个好的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对徐州以及河南的诸多城市来说徐州泰式抓龙筋,同处黄河流域可谓一脉相承,而开拓拼搏、开放包容的黄河精神也都早已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之中。在“比”中找差距,在“学”中补短板,在“赶”中出实效徐州仇莎抓龙筋, 在“超”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氛围,也正是徐州以及河南各地 “城市精气神” 的最佳体现。
《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的播出,就像一把尺子徐州仇莎抓龙筋,量出成绩、坚定信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差距、激发斗志徐州前列腺按摩工作室。同时又像一声号子,奏响城市之间竞相发展的时代之音。而这种比学赶超的魄力,攻坚克难的定力,解放思想的活力,也必将成为城市转型的不竭动力,最终转化为徐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追兵,就是标兵。标兵,更要当追兵。河南全省学徐州,对于徐州来说也正是一次解放思想的绝佳契机。我们也期待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创造出更多的徐州经验,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徐州答卷。徐州有没有抓龙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