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大地上,一首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鸣奏着,敢为善为勇挑重担、务实落实肩扛重责,比实绩拼状态之风吹遍徐州大地。
一个地方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拉高标杆中实现追赶跨越。重大项目建设“开足马力”、高新科技企业飞速落地、企业扎根硕果累累……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比学赶超,凝心聚力加速一系列项目落地,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徐州私密抓龙筋。
比与拼,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拼是状态,拼比学赶超的奋斗作风;比是结果,比招大商招好商的光荣实绩。两者有机统一、互为因果徐州抓龙筋理疗。
1月4日,徐州市2024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会暨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活动在徐州经开区举行。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会上传达的这一强烈信号,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全市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劲支撑。
如何让党员干部持续提振精气神、永葆比学赶超的奋斗姿态?如何让各板块高质量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出类拔萃?如何接续城市辉煌、不断续写人民群众的幸福篇章?
重大项目是建设工业大县的基础,而招商引资则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新年伊始,沛县便按下“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镇街园区各级干部,全县上下带头招商、主动招商,积极寻找项目建设“合伙人”。
沛县纺织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唯独缺乏印染工艺环节配套企业。发展是“等不来的”,沛县龙固镇主动出击,将高端纺织及配套印染工艺带回沛县,实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固链强链,环环相扣,各展所长。
2023年,邳州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四套班子领导包挂项目、镇长周周晒成绩、村(社区)打擂台,联动、层层传导,跑起来、赛起来,成为邳州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强作风、抓项目、提质效、惠民生”徐州正宗抓龙筋,坚决整治“庸懒散浮拖贪”,持续深化“三问四有”主题实践,开展流动红旗“季季评”。各板块比学赶超,各部门担当尽责,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奋发有为。
长城汽车蜂巢传动邳州公司首台DHT混合动力变速器在邳州高新区成功投产。从当年2月份项目签约,不到9个月的时间,首台DHT混动变速器的下线,刷新了“一号工程”项目建设“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纪录。
在长城汽车(邳州)核心零部件项目招引过程中,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前后赴保定、泰州多地拜访推进30余次,最终成功吸引该项目落户邳州。
2023年,邳州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28位,2020年以来邳州市连续三年蝉联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徐州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
运河之滨百舸争流,艾山之麓千帆竞发。邳州上下正以舍我其谁的豪情、誓干成事的执着,争当徐州发展新征程上的“尖子生”。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个好产业徐州哪有抓龙筋,就是一个经济增长极。抓住了这些项目,也就抓住了投资的“牛鼻子”。
去年以来,徐州创造性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实施“17条”举措“136条”细则和“32条”政策,逐月逐板块逐产业加强调度分析,多措并举稳预期、扩需求、转动能。
据统计,2023年徐州新签约十亿元以上项目106个、五十亿元以上项目22个、百亿级项目3个,省重大项目推进整体超序时,121个市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此外,净增“四上”企业1598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新增产值超五十亿元企业4家。
在徐州高质量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进行曲中,全市上下敢为善为挑重担、务实落实扛重责,围绕“一号工程”和产业链,招大商、招好商,竞相发展。
“比学赶超”的发令枪已响,全市上下深谙“步步为营”方能步步为“赢”,争分夺秒才能不负韶华,干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招与建,贯穿经济发展的过程,这是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一个个重大项目就如同粒粒满载希望的种子,只是“招过来”还不够,要“落地生根”,就要让种子快速落地,植根沃土。
在徐州经开区,灯火通明的智能车间里,一片片高效能电池片正陆续下线,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自投产以来,切片项目月产能已超1亿片,入库良率可达98%。
在新凤鸣新沂产业基地的生产车间里,一条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上不断“吐出”长丝。这个总投资180亿元的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纳税10亿元以上。
普达特科技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项目便是靠加快建设,抢得了市场的先机。2022年签约后即开工建设,仅4个月时间徐州正宗抓龙筋,普达特科技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项目便推出成熟产品抢占市场,跑出项目建设的“铜山速度”。2023年普达特半导体在全国清洗设备市场占有率预计可达14%,其中太阳能湿化学设备市场占有率可达25%,全年产值预计可超10亿元。
华东光能高效电池片项目一期于2023年3月29日签约,5月15日开工,8月8日产品下线,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华东效率”“沛县速度”。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全力确保重点项目落地零阻力、推进零障碍、服务零距离。
今天的徐州已经站在发展新起点,正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以强产业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在徐州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发展沃土上,一个个重大项目扎根,次第花开,结出累累硕果。一个个项目次第落子,加快了产业集聚和强链补链延链。
在徐州,一条条产业链正不断“壮”起来,一个个产业集群正不断“聚”起来,为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质”的提升打下“量”基础。
坚持链式思维,在补齐产业链中找项目、在延伸产业链中求突破、在建强产业链中谋增长,两年多来,徐州经开区招引落地了弘元绿能、比亚迪动力电池等3个百亿级项目,徐工农机、中能颗粒硅等一批50亿级项目。
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徐州经开区集聚了卡特彼勒、徐工等全球行业“链主”企业,以及巴特机械、世通重工等单项龙头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力、辐射力。
2023年12月28日,商务部网站公布了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徐州经开区在2022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评排序中位列第25位,较上一年度提升9位。
“大珠小珠落玉盘”,就业、税收宝贵似珍珠,落在如玉的徐州大地上,滋经济,润人心,鸣出徐州一曲高质量发展华章徐州正宗抓龙筋。
划片、焊接、叠层、层压、EL测试、装框、装接线日上午,在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太一光能光伏组件项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进行光伏组件的生产组装。
睢宁县双沟镇以及周边镇有200余名员工在太一光能上班。太一光能等企业的扎根落地,为睢宁带来了一场就业“及时雨”。
在位于徐州工业园区的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车间,一辆辆自带导航功能的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来回穿梭,身穿防护服的工人们紧盯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信息,有序忙碌。
作为今年的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国晟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0亿元、税收约4亿元,增加就业约2000人。
落地、扎根、发芽、结果……淮海沃土上,一个个重大项目结出累累硕果,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涌动新的发展之势。增就业、增税收,一个个重大项目反哺培育的摇篮。徐州有没有抓龙筋徐州哪有抓龙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