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编者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欧亚,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自从两大倡议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关讨论如火如荼,十分热烈。随着各省区市、中央部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10月份前陆续出台对接方案,在2015年下半年可能会掀起一场“一带一路”建设的,并吸引其他沿线国家竞相跟进。“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并作出若干点评。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辖江临海,扼淮控湖,自然禀赋优越,教育发达,文化昌盛。有常住人口7553万人,是我国最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富庶宝地。201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6万亿元,下辖13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人均GDP达8。8万元人民币,居中国各省首位,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江苏横跨南北不同文化地理区域,长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在辖区内纵横交错,形成了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等若干自然区域,在历史上形成了吴、金陵、淮阳和中原四大人文区域,也构成了江苏人重商兴业的文化传统,苏商与粤商、徽商、晋商、浙商一道被成为中国“五大商帮”。江苏境内湖泊密布,历来是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尤其是苏南一带在明清时期就是朝廷赋税粮仓,两江总督署驻跸南京,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固有江(宁)苏(州)建省之基础。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五口通商,尤其是当时上海县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地区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也带动了江苏各地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苏南一带民族工业有了很快的发展,也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历经苏南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等发展,江苏到20世纪末已经基本步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中国率先实现初步现代化。2015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蓝皮书显示,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中国第一位。同时,江苏毗邻上海,地处沿海,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目前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总量近40个,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达21个,保持着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发展最好的领先优势。不难看出,和上海所扮演的角色类似,对江苏来说,其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在“一带一路”中要更多扮演引领作用,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江苏面临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对接问题,而是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江苏省必须站在中国发展全局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谋划未来,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情怀。
在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江苏。因为江苏特殊的地理区位、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都决定了江苏应该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王牌”。究竟江苏在要在“一带一路”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主要地不应该由中央来规划设计,而应该由江苏省带领全省人民在实践中探索,中央不想给江苏戴“紧箍咒”,也不强加相关任务,江苏应该做就是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奋发有为的新路。其实,中央对江苏的工作高度重视,从经济规模来看,江苏实力富可敌国,在经济总量排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可以排到前20位,必须慎重落子,好钢用在刀刃上。2014年12月,习总视察江苏时作了重要讲话,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江苏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江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多作贡献。
事实上,江苏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良好的发展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很高的对外开放度等有利条件,江苏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江苏的发展归根结底得益于改革开放,正因为江苏是开放大省,正因为江苏在乡镇企业、开发区、创新驱动等领域大胆改革,才有了江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江苏的未来也一定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进而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发展大平台,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推进企业、人才和城市“三个国际化”,打造沿海区域合作与内陆腹地、沿线国家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和人文圈,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区域和全球共同发展。为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全面布局,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 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构建“一带一路”交汇节点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打造沿江城市群、沿海城镇轴、沿东陇海城镇轴和沿运河城镇轴的“一群三轴”对接战略新布局,全面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
江苏的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个城市,地处东南沿海长焦三角洲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该地区由于毗邻长江,紧靠国际大都市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人均GDP突破10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苏南地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议江苏省支持苏南地区以沿江城市群为依托,融入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做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扎实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开发建设,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和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南京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京沪临轨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也是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尤其是南京和镇江山水相连、文化同根、联系密切,宁镇(扬)地区同城化发展有利两地经济,也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的提升,发展潜力巨大。建议江苏省和南京市规划和整体推进南京-镇江都市圈建设徐州私密抓龙筋,特别是发挥南京市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区域金融地位突出、海陆空港和信息港联动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优势,支持南京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合作试验区建设徐州抓龙筋工作室,建设南京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商贸航运物流中心,进而推动宁镇扬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打造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宁镇(扬)大都市圈,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排头兵。
在推进宁镇扬大都市圈的同时,也要规划建设和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使之作为沿江城市群的另一区域增长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有紧邻上海、资源禀赋相近、实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具备建成苏锡常都市圈的现实条件,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都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议江苏省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加强协同发展,特别是全面对接大上海,在推进城市间轨道交通互连互通、共享公共服务和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投资、贸易、金融和综合监管制度等多项改革举措,提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水平,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争取设立国家自由贸易园(港)区,建成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
在推进沿江城市群经济圈的同时,依托江苏成熟的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徐州抓龙筋工作室、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若干省级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区域发展联动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规划对接、产业合作、园区共建等,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建议江苏省支持各类开发区借鉴“泰达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若干境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境外产业园示范区和开放合作门户基地,吸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跨国公司入驻,推动境外共同发展,成为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苏北地区地处苏北平原,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地市,在南宋之前,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上,且临近当时的国度洛阳和开封,苏北地区一直是富庶繁华之地,南宋时期黄海夺淮以后洪灾频繁,流民四起,经济文化开始落后江南地区。以后,导淮入江、苏北灌溉总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苏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且苏北地区在解放战争是老解放区,苏南地区是新解放区,两者分别隶属不同的行署区,徐州等地还分别隶属山东和江苏,直到1952年才统归江苏管辖,在人文特征、经济基础和体制机制上与苏南地区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在江苏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苏南地区超前发展和苏北地区滞后发展的“二元结构”问题,且苏南发展对苏北地区的带动效应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焕发,苏北地区一直落后于苏南地区的发展,江苏也一直将发展重点锁定苏南地区,在苏北地区缺乏一个区域增长极徐州抓龙筋按摩。
然而,苏北地区地处中国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重要位置,陇海线是跨越我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地理区位十分优越。同时,苏北地区资源丰富,苏北沿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产盐区和产棉区,连云港是重要的亿吨大港,徐州是国家级内河水运主枢纽城市,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盐城南洋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淮安涟水机场组成了苏北的空中门户,也是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物流空港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苏北地区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启动,明确了中国发展战略中路突破的方向,使徐州、连云港、盐城一线获得了难得发展机遇。为此,江苏省已经明确建立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 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指出连云港、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明确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淮安、盐城、宿迁是紧密联系区域,要通过努力增强经济带发展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新欧亚桥经济走廊重要增长极。客观来说,江苏省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抓住了对接“一带一路”的关键。但是徐州哪有抓龙筋,考虑到苏北地区缺乏一个类似于南京、苏州、无锡这样的龙头城市,在推进沿海城镇带的时候,建议江苏市明确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都市圈战略,积极推进徐州-连云港-淮安协同发展,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依托徐连淮一体化的“丝路三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加强接受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将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主要出海通道。
在徐连盐丝路三角建设过程中,徐州是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徐州是华夏古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近代以来,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尤其是在进入高铁时代之后,徐州更是进入长三角、京津冀三小时经济圈,成为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启动后,徐州成为重要节点城市,更是为徐州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议江苏省和徐州市着眼于建设亚欧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大国家级园区,推进徐州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徐州工程机械、公路养护装备、新能源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发挥徐州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中心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商贸物流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提升徐州都市圈的带动能力。
苏南提升和苏北振兴为江苏全面发展提供了南北两大引擎,但只有通过推动苏中地区实现崛起,才能将南北两大引擎连为一片,形成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苏中地区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个沿江地市20多个区县,常住人口1640万人。苏中地区地处长江以北,原属于广义上的苏北地区,与苏北地区有着类似的区情。改革开放以来,苏中地区抓住毗邻苏南地区和上海大都市的优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梯度特征明显的实际情况,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经济区域,分别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启动实施沿江八市(苏中地区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苏南地区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共同开发的战略性工程,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沿江开发战略等战略相应启动、使得苏中地区既获得了与苏北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且也因毗邻苏南地区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苏中崛起有了很大的变化,苏中地区成为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发展衔接的重要经济结合部。
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苏中地区境内平原、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和有机组合的优势日益明显,比如苏中地区拥有长江岸线公里,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多公里;拥有海岸线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多公里。如何整合“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水运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成为苏中地区需要回答的一篇大文章。目前,江苏省已经启动了沿海城镇轴和沿运河城镇轴两大战略,着力打造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沿海综合交通通道为纽带、以近海临港城镇为节点的沿海经济增长极和贯通南北、辐射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特色水运产业带。建议江苏省制定统一的河海战略,建立副省级的河海统筹发展委员会,推动空运、陆运、水运与海运一体化进程,构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贸物流体系、重点产业基地以及人文交流等有机结合,不断丰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内涵。
在江苏的河海战略全局中,海运要看连云港,要推动连云港港口和扬州港口成为“一带一路”的陆海交汇平台。连云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港口,要突出在完善出海口功能、深化中哈物流合作、多式联运班列和陆海联运甩挂运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议江苏省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和海域使用政策、项目专项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口岸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对连云港的支持力度,支持连云港建设港口自由贸易区,加快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境外经贸合作载体和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航运中心,推动连云港引领江苏沿海港口群建设,构建与淮安立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与盐城沿海港口的协同互动、深化与宿迁腹地的融合发展,实现与陆桥沿线海关和长江经济带海关的无缝衔接,特别是新亚欧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和“直通放行”模式,全面提升陆海空运输能力,建设商贸物流大通道。
在江苏的河海战略中,河运要看扬州,要发挥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的优势,依托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与南京、镇江一起打造宁镇扬航运物流中心、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实现同中上游地区的互动发展。建议江苏省和扬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引领沿运河城镇轴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构建河运大通关体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多式联运、仓储中转、加工增值等基础服务及商务、金融、保税等延伸服务徐州抓龙筋工作室,进而打造“一带一路”出海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运河联盟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联盟,打造陆海双向开放新格局。
总之,江苏作为沿海强省,要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和新亚欧桥经济走廊东方起始区域的独特区位,通过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和平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合作、工程建设领域、海洋经济发展、远洋渔业拓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要节点和平台建设、人文交流等方面主动作为、率先突破,打造“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开放门户。在对接和引领“一带一路”过程中,江苏省要牢牢抓住“一群三轴”的基本布局,既要“谋势”,又要“取实”,更要“做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促进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徐州有没有抓龙筋